作者孙志平、孙清清在《瞭望》新闻周刊撰文说,瞄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才回流的机遇,工商资本下乡冲劲十足。但相关专家提醒,要警惕工商资本下乡中“热投资、冷农民”倾向。
有些地方,一些工商资本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变相搞房地产开发;有些地方,一些工商资本规模化流转耕地后,存在单方面“毁约退地”情况,损害了农民利益。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让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农村,确保不损害农民利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忠认为,资本是逐利的,农业属利润微薄、风险大的产业,工商资本下乡不等于资本进入农业,即使进入农业,更多的是进入农业中利润相对高的加工、流通等环节。如资本下乡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买地,再转做非农使用,某种程度上“管住土地”就管住了工商资本。这就要求政府严格落实现有土地政策,做好土地规划,确保资本下乡不走偏,农民利益不受损。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贺雪峰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资本进入。他建议依靠市场手段调节资本流动,政府不能盲目以行政手段干涉,但应提前应对、规避风险。
从事农民工工作的相关人员表示,在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规划方面,乡镇政府缺乏自主权,而在承接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工商资本下乡中,乡镇是关键承接者,建议赋予乡镇政府一定的自主权,以乡镇为单位,建设一些小型的返乡创业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