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每到放学,校园周边的小卖部便吸引着学生们。辣条、辣片、薯条、果脯……这些价格低廉、口味新奇的“五毛食品”很受学生青睐。然而,这些食品可能存在高油高糖高盐或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等问题,危害学生们的健康。近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我省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涉及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稽查、抽检各环节。
整治行动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掌握辖区内“五毛食品”生产商、销售商(特别是主要代理商、批发商)分布情况,登记生产经营品种、品牌信息,建立“五毛食品”专项监管台账清单。对生产环节,将重点检查生产场所卫生状况、食品标签配料表符合性、生产日期标注等,重点检验食品营养标签标注符合性、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取缔无证照生产黑窝点。对经营环节,要求各地清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主体资格和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落实情况,做到食品来源可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食品经营违法行为。
针对“五毛食品”消费对象的特殊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还将主动联合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开展“五毛食品”宣教活动,增强学生及家长安全消费、健康饮食、识假辨假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