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旧时最常见的风景,在老人们的童年回忆里,总有这么一双草鞋,挂在屋檐下、门框上,随着时光沉淀成为心里珍藏的回忆。
编草鞋的技艺已经很少出现在大家视野中,却在湖州安吉县梅溪镇上舍村一位80岁老人的手中继续流传。她叫杨煜明,是当地为数不多会编草鞋的老人。她说从前条件艰苦,一块完整的布对于平常百姓而言都是奢侈,所以上山砍柴、下地干活穿的都是自家编的草鞋。
杨煜明十几岁便会编草鞋,问及是向谁学的手艺,老人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穿草鞋,要干的农活多,一个人每年要穿破二三十双草鞋。她没有特意向谁学,只是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草鞋的款式并不多,以实用为主,分成男式、女式和儿童三类。女式草鞋前面部分的草绳会高一些,考虑到那个年代女人会裹小脚,前半部分脚背高高凸起,所以女式草鞋也异常小巧些。
如今80岁高龄的杨煜明编草鞋的动作依然娴熟,在谈笑风生间,一双儿童草鞋便编织完成。这是学到心坎里、刻在脑海里的手艺,一旦掌握了,这辈子便再也难以生疏,哪怕时代变迁、技术革新。
编草鞋的工具不繁杂,要用到草鞋耙、草鞋锤和草鞋扛。草鞋耙是一块长方形木头连接着一个“U”形勾头,起到固定作用;草鞋锤既可用于捶打草鞋使其柔软,也用于拍打草鞋造型;草鞋扛,类似于一张弓,编草鞋之人将它系在腰上,用于固定身体与草鞋。
一双舒适耐穿的草鞋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原料,老人说,一般选用品质好的稻草、麦秸和玉米秸。南方地区的农户一般用稻草,选好后用草鞋锤不断拍打稻草,直到稻草变得柔软有韧性。接下来就是打造一双草鞋的重头戏—草鞋头的制作了,做好一双草鞋的关键也在于此。老人取出络麻绳两条,将一条草鞋绳对折,在对折中央做草鞋的鼻头圈儿,用一条绳穿过圈内将其一头系在腰上,另一头固定在草鞋耙上,开始制作草鞋鼻头。
用络麻在两条鞋绳内一上一下穿编,鞋身编织成五指宽的长度,左右两边用络麻做两个草鞋扣,再编织长度达四手指宽的后鞋跟。编织好后用鞋锤敲打草鞋,使其变得柔软,修饰鞋型。最后,把后跟两条草鞋绳反扣在后草鞋扣上,一双草鞋就完成了。
老人的儿子杨国人说,这两年来安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很多来梅溪镇游玩的旅客总会到村上来买一双母亲手工制作的草鞋,因此老人总是乐此不疲地编着手里做了一辈子的草鞋。如今,务农的人越来越少,好的稻草也难寻,所以杨煜明有时候还会自己到山上挖笋,用笋壳来代替稻草。
一草一绳,揉搓的是真情;千丝万缕,编织的是匠心。
王舒君 蔡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