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颖
本报讯 我省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让人耳目一新。4月10日在诸暨举行的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培训班暨“机器换人”推进活动上,浙江介绍了春耕生产先进适用机械、农机化主推技术等相关内容,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与好评。至2017年底,我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4.9%,稻麦机烘率超过50%,茶叶生产主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水产等产业机械化覆盖面也逐年提高。
在农机化技术及适用机具作业演示现场,我省共展示演示了26家企业30多台套机具。包括在机播和机插时就完成施肥的侧深施肥机,能解决杂交水稻播种移栽难题的高精度播种流水线和钵体苗移栽机等农业机械,从水稻播种到稻米加工的全程机械化机具,以及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能实时采集农机作业信息的农机管家系统……
据了解,这次展示演示的机具和技术,都是我省近些年重点推广的农机化主推技术成果。如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暗室育秧技术,列入我省新产品补贴的农具水平自动控制系统、多功能耕作机等。
农业机械投入大,为解决机器换人裸奔问题,我省积极搭建金融保障平台。去年与蚂蚁金服签订线上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为我省农机户提供综合成本最低的产品。2014年,我省与安信农保签订为期3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全力推进农机保险。去年与安信农保、中国人保签订农机保险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农民用好机、用放心。至此,全省已有43个县出台了保费补贴政策,占到了我省半数以上县。
据介绍,我省将按照示范省实施方案既定部署,持续高水平推进农业“机器换人”。要进一步拓展示范覆盖面,启动主导产业“机器换人”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快机械化进程,紧扣农业绿色发展主题,主攻重点产业关键薄弱环节,今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以上;提升社会化服务,新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00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0个;加强政策推动,研究完善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报废补贴、农机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扩大覆盖面,强化农业“机器换人”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