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是我省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因其因产量高、上市早,种植效益明显,在全省广泛种植。大棚茄子-水稻这一水旱轮作模式,一直是“千斤粮、万元钱”的主推模式,近年来,在嘉兴、宁波、湖州、绍兴等地种植面积较大。该模式能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虫草害的发生,有利于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让农民实现“米袋子”“菜篮子”和“钱袋子”三合一的目标。
产量效益
据调查,该种植模式一般茄子平均亩产4000千克,产值9800元,净利4600元;单季晚稻亩产600千克,产值2000元,净利1000元,两季合计亩净利5600元左右。
茬口安排
大棚茄子在10月上旬育苗,采用穴盘育苗方式,11月中下旬定植到大田,翌年2月茄子开始逐渐挂果成熟,3月大量上市,5月中下旬采收结束。单季晚稻6月上旬播种,采用直播方式,10月下旬收割。
关键技术
大棚茄子栽培关键技术
1.育苗定植。选用“引茄1号”品种,10月上旬播种,穴盘育苗,40天后定植到大田。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活、pH值5.5—7.0的田块,亩栽2000株左右。
2.大棚管理
①保温防寒:采用大棚套中棚加小拱棚、地膜的四膜覆盖技术,如遇连续低温阴雨或强降温天气,还应采取人工增温措施和夜间覆盖保温材料。白天棚内气温应控制在25℃左右,夜间保持15℃以上;棚内土壤温度尽可能维持在15℃以上。
②通风透光:在保温的前提下,晴天注意揭膜通风。遇低温阴雨天,中午时揭开两头膜,适当通风换气。
③整枝摘叶:采用二杈整枝,只留主枝与第一档花下第一叶腋的侧枝,其余侧枝均需适时摘除。封行后,及时除去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和植株中过密的内膛叶。
④保花保果:开花前需用防落素、坐果灵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喷花序或点花保果,每档花序只留一朵长柱花,其余摘除,及时去除病果、畸形果、开裂果。
⑤病虫害防治:大棚茄子的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青枯病、菌核病、蚜虫、烟粉虱、斜纹夜蛾、红蜘蛛、蓟马等。可运用黄板、杀虫灯、性诱捕器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采用化学防治时,需选用对口农药适时防治,合理轮换用药,严格遵守产品安全间隔期。
水稻关键技术
1.播种期(5月底6月上旬)。采用直播稻技术,选用“甬优1540”“甬优9号”等高产品种,晒种1天,亩用种1.5千克,浸种灵浸种36小时,催长芽壮芽。播后2天内,亩用15%直播青60克兑水喷施封土防草。
2.幼苗期(6月上中旬)。管理上做到保湿齐苗、三叶上水、浅水促蘖、保水压草。3-4叶期排水,喷施化学除草剂除草,隔天复水,保持水层。4-5叶期,删密补空,控制基本苗在3万-4万。
3.分蘖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5-6叶期亩施尿素2.5-5千克,浅水促蘖,保水压草;6月底前,当有效穗达80%时,开始搁田,多次轻搁,搁实搁硬,控蘖促根。
4.拔节期(7月中下旬)。开始复水,间歇灌溉;倒3叶期,亩施尿素7.5千克(山边田增施钾肥5千克),保蘖增穗,保花增粒。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螟虫、稻虱等虫害。
5.孕穗期(8月下旬)。间歇灌溉,活水壮苞,做好病虫防治措施。
6.抽穗期(9月上旬)。以水调温,保水促抽;齐穗后,看苗补施壮粒肥或根外喷肥。
7.灌浆期(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间歇灌溉,做到水气协调、湿润到老。10月上旬注意防治稻虱、蚜虫。
8.成熟期(10月底11月上旬)。适时收割。
象山县农技推广中心 陈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