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何伯伟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日前,根及根茎类药材品种创制技术高峰论坛在宁波举行。论坛展示了我省根及根茎类药材品种创制技术最新成果,并启动了浙贝母新品种展示及产销共享平台。
浙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等功效,是常用大宗中药材和“浙八味”之一。其中,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被誉为“浙贝之乡”,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种植浙贝母约1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国近一半。但随着“小、散、乱”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浙贝母等原“浙八味”药材资源优势逐渐消失。目前,中药材需通过种植、加工、收购、流通后,才能进入中药饮片企业,中间环节多,且不利于药材品质的把控。
“建立浙贝母产销共享平台就是要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在种植户、企业之间架设起沟通、对接、联系的桥梁。”活动主办单位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药材好,药才好”。据悉,该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浙贝母等中药材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该平台,种植户将拥有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增收有保障,而作为药材加工企业也能有更加稳定的优质原料,更利于提高中红饮片的质量,从而推动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活动还展示了根及根茎类药材品种创制技术最新成果。论坛上发布的“浙贝1号”“浙贝3号”等新品种,具有生长期短、抗病力强、有效成分高等特点。如“浙贝3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历时10年研发而成,今年刚通过省审定,并在章水镇试种成功。与老品种相比,该品种的药用指标成分更高,所含贝母素甲乙总量超过《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含量的50%以上,同时繁殖系数达到了1:2.6,产量增加明业,抗病虫害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