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养生

睡不醒的冬三月,拿什么拯救起床困难户

冬日起床慢慢来 先松筋骨再起身

  天气越来越冷,起床越来越难。虽然知道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每天起床时总想赖一赖,该怎么办呢?
  冬季起床宜慢不宜快,尤其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患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更要注意。正确的做法是,先侧卧并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再慢慢坐起、穿衣、下床。这样可以避免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造成意外死亡。
  因为睡觉平躺时,血液在身体循环较平缓,若立刻起床,血压上不来,血流尚缓,不能一下子将氧气输送到脑,便会产生头晕等不适症状。赖一会床,让肌肉和血液慢慢适应到正常状态,有益无害。
  但太赖床也不行,因为睡眠过程中,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长时间赖床会造成大脑皮质过长时间抑制,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于是赖床醒来后会感到头昏脑胀,没有精神。
  对于起床“困难户”来说,不妨试试以下几个小窍门。
睡前补水很重要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由于怕起夜,临睡前不敢多喝水。其实这很容易引起体内燥热、缺水,导致新陈代谢减慢,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困倦感。加上使用了暖气或电热毯、电暖袋等电热产品,更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辗转反侧,如此一来自然睡不好觉。
  建议睡前适当饮水,帮助改善皮肤干燥和体内缺水的状态,且不要长时间使用电暖产品。这样,皮肤得到滋润后,没有瘙痒来袭,睡眠质量自然更好。
早睡觉慢起床
  冬主藏,人们在冬季要比其他季节多睡一些时间。专家建议,最好是晚上十点前就上床休息,小孩可以更早一些,并避免玩手机、打游戏等容易兴奋的活动,保证每晚有8~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睡前可把闹钟闹铃比预定起床时间调早几分钟,早上在铃声响后先在被窝里活动一下手脚,等头脑慢慢清醒过来再起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是应该养成起床慢的习惯,以防大脑供血不足引起中风。
老赖床要调脾胃
  忙碌了一天,偶尔赖赖床也很正常,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如腹胀、手脚冰凉、总爱犯困,爱躺着、猫着,或者脸上总爱出油、头晕、嘴巴发黏、大便黏、有脚气,甚至是看见床和椅子喜欢得不得了,走到哪儿就躺到哪儿等的时候,就要注意很可能是脾胃出现问题了。
  起床困难多与脾虚、湿盛有关。中医认为,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人就容易变现为嗜睡、困倦乏力等。这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点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丸、二妙丸、四妙丸等中成药来缓解。
勤晒太阳舒展筋骨
  冬季之所以睡不醒,与人体内阳气不足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很多白领或宅男宅女经常猫在室内,很少参加户外活动,接受日照时间短,四肢筋骨得不到舒展,气血运行不畅,易使体内阳气不足,睡觉时手脚冰冷,睡眠质量自然不好。
  专家建议,可以每天在上午9点到下午2点之间经常晒晒太阳,并适当做一些活动肢体的慢运动,不但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还能使人体在夜晚分泌更多的褪黑素,有助安眠。
建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