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抓住食品小作坊等“四小”(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小摊贩)监管地方法规以及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出台的有利时机,以规范提升为目标,坚持打扶结合、疏堵并举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整治与便民、整治与创业、整治与发展的关系,完善负面清单和申报登记制度,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推动实施综合治理,运用市场机制倒逼食品小作坊规范生产,促进传统食品加工业转型提升,逐步突破了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建档食品小作坊5782家,完成监督检查7109家(次),检查覆盖率100%;组织监督抽检3352批次,抽检合格率98%。
健全基础档案明责任。依托全省食品安全基层责任网络,充分发挥基层乡镇(街道)协管员、村(居)协管员的作用,组织开展了两次清查建档工作,重点加强了对季节性小作坊、家庭作坊式生产,以及无证无照小作坊的调查登记,确保相关基础信息完整有效。
严格禁止目录守底线。坚持“既要便民,又要管好”的原则,确保小作坊食品安全底线,积极探索实施禁止目录与登记管理制度,鼓励采取多证合一等办法简化登记手续,使之成为企业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必要补充。2017年省局出台《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的通知》,指导各地做好登记审核、证照衔接等日常监管工作,加强目录动态管理,划出红线,引导小作坊向传统、低风险食品行业集聚。
加强规范引导促提升。今年,针对当前食品小作坊存在的“环境差”“添加乱”等突出问题,总结推广海宁熟食卤味、宁海白酒小作坊规范提升经验,通过制订完善地方法规配套规范、食品小作坊通用卫生规范,健全完善小作坊食品生产基本条件、工艺规范、食品标签和违法责任等规范要求,从最基本的作坊场所物品有序放置、环境场所卫生清洁、食品添加剂添加明示合规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规范治理,培育提升具有传统特色、管理相对规范的小作坊,淘汰取缔卫生条件差、缺乏改造意愿的小作坊,提升小作坊总体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综合治理抓培育。针对小作坊分散性、隐蔽性、临界性及产品主要流向当地农贸市场、小食杂店、小餐饮店等特点,充分发挥现有体制的优势,通过加强全环节、全链条的综合监管,培育扶持了一批规范的食品小作坊健康发展。如金华、宁海、泰顺等地实行一体化的农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小作坊食品在市场售卖必须亮证,无证不得销售,并以售卖摊贩为线索,倒查生产源头;桐庐县明确全县13个农贸市场不允许未经登记的小作坊参加摊位投标等;台州市全面实施食品小作坊追溯管理系统,实现业主网上办事、监管人员网络监管,并全面公开小作坊食品安全信息。
推动改造提升促倍增。结合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鼓励县级政府按照“一县一品”“一品一策”等要求,从品牌、标准化、特色名片、舌尖美食、非物质传承等多维度,规划辖区食品小作坊产业发展,并给予财政、土地及政策支持,推动小作坊改造提升联合做大,实现从小作坊到大企业的倍增,使之成为当地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和饮食文化建设的特色名片。目前,杭州、宁波、嘉兴、金华等地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资金补助、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小作坊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汪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