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味精是化工产品,吃了对身体有害,真的是这样吗?
味精是商品名,其化学名为“谷氨酸钠”。1907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池田菊地为搞清楚海带汤有鲜味的原因,取来几条干海带用清水浸泡过夜,然后将海带水蒸发至干,最终得到一些白色结晶物,经仪器分析最终确定该白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谷氨酸(味精的主要组成部分)。
谷氨酸本身并无鲜味,随后池田教授在谷氨酸水溶液里添加了少许食盐(氯化钠)后,该溶液立即呈现出强烈的鲜味。随后日本厂商利用面筋进行酸水解后同样得到谷氨酸。最终该产品被推向市场并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面筋酸水解法提取谷氨酸虽在工艺上是可行的,但此法会排放大量废液,对环境污染极大,故没有被推广。现在市场上的味精都是利用“短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淀粉液里发酵而成,不仅产量大而且成本低,故能进行工业化生产。因此,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味精并非化学合成产品而是发酵工业产品。
食品研究人员还发现,许多天然食品中均含谷氨酸成分,其中包括番茄、海带、奶酪、蘑菇等食用菌;鸡肉、猪牛羊肉以及海鲜食品也都含有谷氨酸。西方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乳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天然谷氨酸。
199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出资请该国实验生理学学会专家协助确定味精到底是否对人体有害。随后该学会招募了71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参加实验。这些受试者口服不同剂量的味精胶囊并逐渐加大剂量(最多为一日3克味精)。实验一个月后结果显示:所有志愿受试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后果(包括手抖、面红以及对记忆的影响等)。该次味精人体实验结果发表在2000年出版的《美国实验生理学杂志》上。
实际上谷氨酸不但无害,它还对身体有益。日本研究人员经临床试验确认,谷氨酸对肝昏迷、慢性肝炎、神经衰弱、癫痫症以及胃酸缺乏等症有缓解作用。
此外,谷氨酸还有一定的解毒作用。日本学者解释,谷氨酸进入人体后可“竞争性地与汞、镉、铅等重金属形成不溶解的络合物(由于钠分子量较小,可置换分子量较大的重金属离子),并最终随大便一起排出体外”。我国传统中医理论也认为,昆布(指海带)具有“软坚散结”、消除体内积毒的作用,这种观点与现代医学研究结论不谋而合。 徐铮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