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建立国家公园不是为了大搞旅游

  作者许夏伟、包存宽近日在《解放日报》撰文说,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业内人士分析,形成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后,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园将很快现身。
  国家公园这个名词最早问世于十九世纪70年代,全世界现有100多个国家设立了上千处规模不等的国家公园。就中国来说,我们的国家公园应坚持什么样的定位?此前,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事实上,我国已有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涉及12个省份。从已有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来看,创新性、公益性特征尚显不足。
  在国家公园体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园的主体目标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非大搞旅游等开发活动。与此同时,强调“保护第一”,并非是要“绝对的保护”,更不是打造无人区式的国家公园。在满足国家公园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拿出一定比例的面积作为游憩展示区,进行最低限度的必要设施建设,并通过规范的管理引导民众进入,使游客能够感受自然之美、接受环境教育、培养爱国情怀。就此而言,国家公园的建设,需坚持适度开发与保护并重。
党员乡医诠释为民情怀
  作者赵明昊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在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一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布依族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场镇龙河村卫生室医生钟晶。2008年,26岁的她放弃了贵阳一家医院的稳定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一待就是9年。这期间,钟晶走遍了龙河村乃至周围村落,不仅为群众看病,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动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展现一名“党员乡医”的光辉形象。
  乡村医生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其中的共产党员堪称这支队伍的骨干。虽然近年来很多农村地区发展迅速,但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还需要有人翻山越岭、走街串巷,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党的十九大代表中,有多位像钟晶这样服务基层、坚守基层的乡村医生,他们用时间和行动诠释了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党的根基在基层,党的执政成效靠的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党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时候,遍布在各条战线上的基层党员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业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