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种植面积在淳安县水果种植总面积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柑橘。淳安枇杷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碰到了一些具体问题,如白肉枇杷虽肉质细嫩,风味鲜甜,但其幼果易在12月至翌年3月遭受低温易发生冻害,影响产量;果实成熟期遇35℃以上高温易日灼与皱果,果实商品性受到影响,等等。
自2015年以来,淳安县与省农科院进行科技合作,实施了《淳安枇杷产业化关键技术示范与应用》项目,为枇杷防冻害、防花腐、防裂果、防日灼等“四防”关键技术提供技术支撑。2017年,淳安枇杷产量达到6170吨,产值7020万元,比院县科技合作前增产25.9%,增收49.4%。
项目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果实的品相,主要是果实表面不光洁,有黑色煤烟,个别果实果梗上有白色的小点。通过实地调查,确定是梨木虱危害枇杷。项目团队提出重点抓住花蕾期、花期和套袋前三个关键时期和冬季清园,应用吡虫啉或阿维菌素等进行化学防治的技术措施。千岛湖镇群丰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钟日臣说,他承包的120亩枇杷园,以前每年都受梨木虱危害,枇杷很难卖,现在枇杷果实都很漂亮,年增加收入10余万元。
枇杷冬天开花春天结果,花蕾可耐零下6℃的低温,幼果耐零下3℃的低温。枇杷有三批花,头花在10-11月开放,所结幼果极易受冻,第二批花在11月底-12月开,果实大小与品质中等,受冻程度轻于头花,第三批花在翌年1-2月开放,坐果时处于冬末,果实存活机率最高,但因发育期短,果小品质差,商品果比例低。虽然枇杷三批花中有5%的花坐果就有一定的经济产量,但花和幼果要从12月-翌年3月历时4个月平安度过,对果农来说要操不少心。省农科院枇杷课题组研究出枇杷晚花栽培新技术,即通过人工干预,对早发的春夏梢进行摘心,推迟春夏梢生长期,从而推迟和延长枇杷花期,达到冬季幼果与花蕾避寒防冻的目的。
汾口千优尤果园朝向西面,易遭受西北风影响造成果实冻害。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该果园引进晚花栽培技术,进行了疏春梢促夏梢技术试验、冬季花果套袋技术试验等,2017年枇杷果穗座果达到前所末所有的多,大部分果穗座果达到10-25个。同时,冬季套袋的一花果在3月份疏果时明显比不套袋的枇杷幼果要大,5月份也发现冬季套袋的枇杷果实成熟期早。该园今年枇杷产量达到历史最高值,148株树套袋1.5万只,产值近4万元。
为了促进防冻技术的精确应用,掌握淳安立地条件与枇杷冻害、成熟期的关系,项目团队选择代表性的地形地势在枇杷园内悬挂自动记录温湿度仪,以实时监测坡地、库区、山谷等气温变化,为淳安枇杷产业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参考。如今,淳安县千岛湖库区种植枇杷的果农越来越多,农民种植枇杷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姜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