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属水生螺类,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尾部较短,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生作物、威胁人体健康的入侵性有害水生动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天敌减少,福寿螺发生危害加剧,在农村不少河道、沟渠、池塘和水田中时有群集发生,危害农业生产安全。福寿螺一般生长于流动的水体中,不宜采取化学农药防治。余姚市农科所的专家建议采取以下四项绿色技术,无害化治理福寿螺。
1.生物防治
当茭白、莲藕等田块发生福寿螺时,可根据田间福寿螺的密度,每亩套养50-70只中华鳖食螺。当套养田内福寿螺不足时,迅速从外面人工捕捉投饲中华鳖。在河流、沟渠与池塘等水系中,可放养青鱼、中华鳖等喜食福寿螺的鱼类捕食,并保留少量鸭子吃食福寿螺。
2.人工捕杀
在水田及河池中插放离水面50-70厘米高的竹片、木条、玉米秸秆等,引诱福寿螺在上面集中产卵,每隔2-3天人工摘卵、捕螺;隔天人工清理河渠、沟岸边的卵块与福寿螺,将清理出来的所有福寿螺集中压碎作饲料,喂鸭、猪等,卵块可以直接饲喂鸡鸭。
3.进出水口拦截
在灌溉水出口处,安装金属丝拦截网或尼龙纱网拦截,网孔大小4目(孔径4.2毫米),用木框或铁架固定,使其超过水面15-20厘米;在进排水处,安置拦截网隔离,两边用木桩固定,阻止福寿螺幼螺和成螺随水流动传播,避免发生与还没发生福寿螺的田块、河渠之间相互串灌危害,同时方便收集捕杀福寿螺。
4.冬季灭螺
结合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修沟渠,清理淤泥,铲除稻田边、水沟边杂草。冬季时,开沟排除茭白、莲藕田间渍水,清理茭白、莲藕的枯枝残叶,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致使大部分的福寿螺不能过冬,降低福寿螺越冬后代的残螺量。
余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