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

宁波农业保险撑大惠农“保护伞”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宁波市农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宁波以创建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为契机,不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58个农业保险品种累计向112.9万户(次)农户提供了399.1亿元风险责任保障,为参保农户撑起了一把大大的“保护伞”。
新险种频出,保障范围再扩大
  今年上半年,全国鸡蛋和肉鸡价格持续低迷,鸡蛋价格甚至跌至10年来新低,宁波情况亦如此。根据这一实际,宁波市创新试点鸡蛋价格指数保险,将鸡蛋价格补偿与鸡蛋市场批发价格挂钩,一旦鸡蛋价格低于标准价,保险公司则按协议补偿养殖户损失。“目前,养殖场已亏损近百万元,如果没有农业保险保障,肯定吃不消。”余姚市腾宇蛋鸡场是鸡蛋价格指数保险的试点,该场负责人厉著艾告诉记者,今年新推出的这一险种帮助他们弥补了部分损失,5月份,人保财险余姚支公司与该养殖场签订保险协议,目前已赔付37.8万元。
  新险种频频推出,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受惠农户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宁波市除鸡蛋价格指数保险外,还创新推出了甲鱼气象指数保险、樱桃气象指数保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10余项,目前保险品种数量全省第一。
  为鼓励开发试点新险种,宁波市出台补助政策,对各地为鼓励农险经营机构开发试点新险种而出台的除保费补贴以外的补助政策给予奖补。新险种开设由市里统一组织开发逐步调整为由县级根据农户需求、县财政资金预算情况等自主开发。
  在政策激励下,宁波市农业保险品种从开始时的水稻、生猪、设施大棚3个品种,逐步发展到基本覆盖全市农林牧渔业主导产业及主要生产设施的58个品种,保障范围也从传统的自然风险保障扩展到价格指数等市场风险保障。
补贴步步高,保障力度再加大
  “地里种的各式水果、搭着的大棚,我们都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合作社的果园是宁波市农业精品园项目,其保费全由财政补助,让我们省了很大一笔资金。”记者在海曙区古林镇甬福果蔬专业合作社采访时,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希文对农业保险赞不绝口,“不久前,果园几座大棚在大风天受损,不出一个礼拜保险公司就将赔付款送来了,让我们能及时投入灾后自救。”
  海曙区洞桥镇南瑞粮机合作社负责人许跃进是当地种粮能手,种粮10多年来,他对农业保险的好处深有体会。
(上接第1版)
  “目前,我们只需自付10%保费,水稻保险赔付额度也从最初的每亩350元提高到目前的最高每亩1000元,今年还加了200元附加险。”许跃进说,虽然合作社种粮投入成本较高,但按照目前的保险赔付额度,灾后赔付款基本可以保住成本。
  近年来,宁波市建立了农业保险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农民需求和险种赔付情况,每年对保险品种、保额、费率和财政补贴比例进行调整,逐步加大财政对保费的补贴力度,提高险种保额,减轻农户负担。
  据了解,宁波市各级财政对农险保费补贴比例平均在50%以上,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险种则更高,如水稻、小麦的保费补贴比例达90%,生猪的保费补贴比例达80%,公益林火灾险保费补贴达100%。
保险“再保险”,经营机构劲头足
“宁波地处沿海,容易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大大增加了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风险,导致保险公司从事农业保险有所顾虑。”宁波市农业局产业信息处童建松说。
  为降低大灾集中赔付的风险,提高保险公司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宁波市出台了农业再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农险经营机构购买再保险,对赔付率在125%-200%部分的再保险保费给予50%的财政补贴,最高达500万元。“我们向再保险公司投保,化解了部分风险。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我们可以大胆去做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人保财险海曙支公司农险部负责人周能辉说。“除了通过再保险、提取大灾风险准备金等方式分散风险,我市农业保险的风险还通过共保经营模式来分担。”童建松说,宁波市政府授权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为首席承保人,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入股组成共保体,按照入股比例同享红利、共担风险,目前共保体成员单位有14家。
  同时,该市还引进适度竞争机制,允许符合《农业保险条例》规定的保险机构参与该市尚未开设的农业或涉农新险种的开发试点经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开发纯商业性农险,形成了“共保经营+单家经营”的格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