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7663家服务组织服务全省111万农户

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联合社刚刚花了100多万元,统一采购了下半年的农药和化肥。我们初步测算了下,光这一项就能让农户节省近15%的生产成本,‘抱团优势’一下子体现出来了。”日前,桐乡市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张卫兴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该联合社除了向联合社成员提供农资统购服务之外,还统一收购、销售、加工联合社成员种植的粮食,开展统一水稻育插秧、机耕、植保、机收、烘干等各类农机服务。“我们联合社提供的农机作业服务范围覆盖整个桐乡市,承担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农机作业服务。”张卫兴对记者说,“联合社现有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烘干机、种子催芽器等大中型农机设备100多台(套),还建起了智能化集中育供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粮食加工中心,专门成立了大运河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据其介绍,光去年一年,该联合社完成的机耕作业面积就达到了5万亩,粮食烘干总量近7200吨,农机化服务收入近2680万元。联合社成员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都在96%以上,比桐乡市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
  王建学是桐乡市洲泉镇清河村的一名种粮大户,也是联合社下属的兴农粮油农机合作社的社员,粮食种植面积近1300亩。在加入合作社之前,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加上缺乏农机设备、缺少技术指导,水稻的催芽、育秧和机插问题一直让王建学发愁。“单户购买农机成本高,压力大,机械操作的熟悉也需要一个过程。”王建学告诉记者,加入联合社之后,他可以按照比市场价低很多的价格租赁联合社的种子催芽器、插秧机和其他农机设备,联合社还提供技术指导和设备维修服务,一下子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难题。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通过政策激励、项目扶持、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组建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省级财政每年安排近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建设。像桐乡市大运河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这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目前全省一共有7663家,它们为全省111万农户提供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管联营、农机租赁等各类服务,服务面积达到434万亩。另外,全省还有一站式农业综合公共服务中心1100多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