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鲜药材18元/公斤,精泡加工后的干货可以卖到360元/公斤,已经有客户向我订购了。”日前,松阳县玉岩镇君凯安农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养根在香榧基地里清点黄精苗木,准备进行补植。
吴养根家的基地有300多亩,2011年种下香榧苗后,尝试过覆盘子、土豆等作物的套种,但受人工成本、成活率等因素影响,收益甚小。“2015年,有村民在我家基地里挖野生黄精卖,三天时间赚了近4000元,让我产生了尝试人工种植的想法。”吴养根说,那时他就看到了人工种植黄精的可行性,也看到了提升亩均产值的前景。“我请教了县里的林技员,在土壤气候适应度、病虫害等方面都得到了适宜种植的肯定答复。”吴养根说,他还跑了多家中药材市场了解行情,黄精近十年的价格增长幅度更让他坚定了信心。于是,2016年底,他投资50万元采购黄精原种开始大规模种植,成活率超过90%。
而在该县象溪镇上梅村200多亩荒山、梯田改造的香榧林里种下的是1年就可收获的皇菊,种植户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合作社负责人宁小伟介绍,每年采摘的皇菊由他们进行深加工,上市的优质产品能卖到3000元/公斤,注册的“花奴娇子皇菊”品牌不仅成为“丽水山耕”品牌大家庭的一员,还实现了每年300多万元的销售额,带动了村民致富。
“中草药利润高,不使用农药,还能改善土壤。”松阳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松阳县早在2011年就开始探索并推广林下套种中药材,目前总面积有近1600亩,多为黄精、铁皮石斛、三叶青、皇菊等。该县目前已着手建设相应的中药材种子资源库,并开始制定财政专项激励政策及扶持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鼓励政策,推动全县林下套种中药材工作有序推进。 叶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