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省农技推广中心获悉,今年我省要创建100个“五大”主推技术示范点和30个新型农作制度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技术集成优化、模式新颖高效、可看可学可行的样板,促进全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和新型农作制度推广应用。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要求,我省于2015年提出并推广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果树避雨栽培、蔬菜集约化育苗、茶叶机采机制、蚕桑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水肥一体化等“五大”主推技术,涉及水稻、蔬菜、水果、茶叶、蚕桑等产业。至今已推广两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如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解决了机插秧秧苗培育壮秧难的问题,通过应用机插秧“叠盘出苗供应芽苗”和基质育秧技术模式,提高了秧苗素质,使机插秧出苗整齐、根系发达,移栽后扎根快、发棵早,为早稻高产打下了基础,去年全省推广水稻叠盘出苗技术102.8万亩、基质育秧技术112.89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426公斤,创历史新高,比2015年增39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增37公斤,位居全国第一。
省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大”主推技术贴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符合浙江农业产业特色,对指导基层生产实践,推动产业发展作用较大。今年,全省要建100个“五大”主推技术示范点,累计推广面积达500万亩,小蚕集约化工厂化饲育10万张,食用菌菌棒集约化生产2亿棒。同时,新建30个省级新型农作制度示范点,通过示范完善总结一批新模式,全省累计推广新型农作模式面积达35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