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和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线”。多年来,我省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在科研育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育种单位先后利用优异种质资源育成了一大批优良品种,为粮食生产安全、丰富“菜篮子”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典型的是省农科院选育的“之豇282”。该品种利用“红咀燕”与“杭州青皮”两个地方品种作为亲本,经杂交筛选育而成,因品质优、商品性好,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据统计,近年来,省内科研院所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先后育成新品种2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25.95万亩,其中籼粳杂交水稻、常规早晚稻、油菜、番茄、花椰菜、豇豆、浙八味、铁皮石斛、灵芝等作物品种选育能力位居全国前茅;利用地方优势种质资源材料育成“甬榨5号”“台丝2号”“台丝3号”“甬甜8号”“甬越1号”等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130余万亩,助农增收近20亿元。
此外,我省的一批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如乌皮青仁大豆、处州白莲、龙游小辣椒等通过产业化开发,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征集行动,在全面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后,我省将加强对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扩繁、鉴定和保存。对征集和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将进行扩繁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提交到国家作物种质库(圃)和浙江省种质库(圃)保存各类作物种质资源1200份。对初步鉴定出来的优异种质资源,将集中开展鉴定和评价,为我省农作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基因和新种质,为培育品种多样的特色农产品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