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征集1200-1800份“老底子”品种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我省地貌多样,气候多宜,生态类型多样,农作物种类繁多,是全国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省份之一。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
  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今年起我省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为确保本次普查与收集工作的顺利实施,我省制定了《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从今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省将对63个市、县(市、区)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同时征集各类古老、珍稀、特色、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1200-1800份。在普查基础上,我省选择19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市、县(市、区)进行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系统调查各类农作物种质特征特性、地理分布、历史演变、栽培方式、利用价值、濒危状况和保护利用情况,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1500-1900份。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面普查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