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绍功近日在《新华每日电讯》撰文说,垃圾分类是个老大难问题,南京市政府部门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尝试转换角色,通过向企业购买服务,由企业收取分类垃圾给居民兑换鸡蛋,让“政府花10块钱解决不了的难题,企业用1个6毛钱的鸡蛋就破解了”。
垃圾分类之所以令各地政府部门头疼,难在这项工作没有有效抓手。一方面,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强制垃圾分类没有硬性制度依据;另一方面,没有公民的素质提升作为基础,即便有地方性强制规范,靠强制手段来改变生活习惯,往往也如拳头打棉花,不仅使不上劲,更难以保证长效。
以政府之手直接规范居民生活行为,为何难以取得成效?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了社会运行规律的变化。在“政府定计划,企业办社会”的年代,社会个体的思想和行动相对统一,政府管理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但在社会资源分配渠道多样化、个体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当下,政府之手难以直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政府职能有所转变。
随着现代服务业的细分和社会生活的深度互联网化,以服务代管理将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有效结合的方向。毕竟,政府职能的本质是提供公共服务,回归服务本身就是回归政府的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