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青田养猪大村转型升级成“蜜蜂窝”

  养猪场转型升级成“蜜蜂窝”,原本污水横流的场景变成百花齐放的花田。春暖花开之际,村民们怎么也想不到,仅仅一年多工夫,这个村庄的环境面貌因为蜜蜂的到来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日,走进青田县高市乡黄镇村,时不时传来“嗡嗡嗡”的声音,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村民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养殖蜜蜂的蜂箱,少则两三箱,多则十多箱,这里大部分村民都在养蜂。“以前村里的养殖业以生猪为主,产生大量的污水,脏乱不堪、臭气熏天。如今,养猪场全拆了,陆续改建成生态环保的养蜂场,周边种上了许多漂亮的花卉作为蜜源,经济收入提高了,环境面貌也实现华丽转变。”季长林作为村里首批试养蜜蜂的蜂农,他对养殖效益连连称赞。
  近年来,随着“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黄镇村许多养猪场陆续被拆除,为了挖掘新的农业产业,村民开始在村里试养蜜蜂。“养蜂不仅生态环保,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季长林介绍,去年,他养了9个蜂箱的蜂蜜喜获丰收,收入1万多元。
  看到养蜂的效益后,村里30多户村民也纷纷表达了养蜂意向,并成立黄镇蜜蜂专业养殖合作社,通过向书本学、向经验丰富的养蜂能人学等多种方式,迅速掌握了养蜂的实用技巧,陆续从丽水市白云山生态养殖场引进土蜂,实现统一养殖、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去年以来,黄镇村的养蜂规模不断扩大,从原来的4户增加到40余户,蜂箱从10多箱增加到100多箱。“黄镇村有养蜂的历史,但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养蜂实属首次。”季长林说,养蜂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效改善了村庄的环境面貌。如今,村里脏乱的环境消失了,今后还打算扩种各种各样的花卉,供蜜蜂采蜜的同时扮靓村庄,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丰收。“我们今年引进的新型蜂箱效益更高,一个蜂箱的成本才500元,只要科学养殖和管理,每年产出的蜂蜜至少能带来2000元的收入,很快就能让蜂农收回本钱。”说起养蜂的效益,黄镇村党支部书记季宝林向笔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养蜂是不争田、不占地、投资少、见效快的“空中农业”,也是村里致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致富产业。
  季宝林表示,如今,村子里一年四季都有各种花卉开放,品种多、分布广、花期长、天然蜜源丰富,为蜜蜂提供了充足的花粉。随着蜜蜂产业的发展,这几年,黄镇村的环境面貌越变越美,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村里的民宿、农家乐也逐渐兴起。
叶春笼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