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富阳开设“菜单式”培训农民品享“自主式”大餐

  □本报记者 蔡希师 通讯员 盛征军 陆萍
  近日,富阳区种植葡萄的农民集中在富阳东洲街道学习并探讨葡萄的涂抹催芽技术,据记者了解,这是该区农民学校针对葡萄种植户特别推出的“菜单式”全年系列培训的内容之一。
  富阳区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洲街道,该街道有近30年的葡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3300多亩,涵盖37个品种,被称作“大杭州的吐鲁番”。近年来,在当地政府主导下,相关部门和种植户重视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以合作社为主线,强化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成立了品质检测中心,现场公示检测数据,组团经营、抱团发展,依托“黄公望隐居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了以葡萄采摘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综合体,为农民致富搭建了平台。
  近年来,富阳区农民学校以服务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探索服务农民的新方法,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以“农民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为出发点,在葡萄产业中试行,专门开设了涂抹催芽、疏枝定梢及新梢管理、疏花保果、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采收后的叶片保护及冬季修剪等主题“菜单”,推出“点菜式”的人性化服务模式,让农民结合自身的需要进行点单式学习。“这个菜单很实际的,就像上饭店吃饭,根据我的需要选择。我觉得这次的主题需要学学、听听、问问,所以就过来听专家指导,与同行交流,这样既目的性明确,对接自己的需要,又可以安排好生产,不耽误学习。”葡萄种植户陆丁法指着菜单开心地说,“以前只要有培训我都会到,但培训组织次数少。现在全年的培训主题都在菜单上,学习更方便了,选择性也大了,这种形式很好,最好每年都这么搞。”
  农民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往的培训参与性强,互动性弱,农民对技能知识存在‘吃不饱、吃不全’的弊端。“所以,我们根据实际,进行创新改变,由农民‘点菜’,组织知名专家及当地的土专家、田秀才‘下厨’,使科技服务更适合农民的口味。”接下来,他们将总结好经验,建立更多的培训“根据地”,不断加深加大培训力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