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食品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治者”

  作者毛建国在《工人日报》撰文说,面对谣言,我们总说“谣言止于智者”,拿近日网传的一些紫菜由塑料制成的谣言来说,其实并不难识别。只要有点常识,增加点求证精神,很容易发现其中不靠谱之处。这是个并不缺少质疑的年代,可为何面对食品谣言,公众很容易失去求证精神呢?
  食品谣言必须治理,消费者也要保持一双慧眼。但现实中,消费者对谣言的采信程度,往往与整个市场生态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市场生态良好,给消费者传递了足够信心,那么见到一则流言,消费者就可能保持谨慎,做到慎信慎传;如果市场不尽如人意,消费者面对流言就可能失去警惕,甚至有可能出于一种惯性认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食品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治者”。“智者”是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治者”是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水平,既要及时打击谣言,也要改变市场生态,促进市场向上向善。如果“治者”不努力,让市场接二连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只能风声鹤唳,面对流言很可能习惯性地失去警惕,从而给食品谣言的产生和流传提供机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