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生态优势起家的湖州罗氏沼虾苗养殖户如今更是惜水如金,竟把中水回用的生态循环技术用到了虾塘,并在大型成品虾养殖基地大展拳脚——
“丰盛湾”囤水记
年产值4000多万元的养殖基地,在用水问题上却“吝啬”得很,基地负责人甚至力推外塘引水只进不出的“囤水计划”,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化。这样的有趣事就发生在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路村村的丰盛湾水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盛湾”)。
虽然已经过了卖虾苗和保种虾的忙日子,可“丰盛湾”的负责人汤宇伟还是停不下来。日前,江苏高邮一带的成品沼虾养殖基地争着邀请他去实地查看,都想订购“丰盛湾”培育的苗种。高邮是全国沼虾养殖规模较大的基地之一,而大部分虾苗来自我国罗氏沼虾产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湖州。2016年,汤宇伟卖出的13亿尾虾苗,大部分销往高邮。
“国内很多地方也曾想发展自己的苗种产业但没有成功,苗种不好、养不大,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水质。”汤宇伟说,“我们就是靠吴兴的优良水质,才培育出了好的苗种,所以这里的水环境就是一笔财富,养苗就要护水。”
2014年,“丰盛湾”花38万元引进了一套中水回用的处理设备,将培育苗种的尾水进行过滤后再利用。2016年,又投入68万元引进同类设备,将中水回用总能力提高到每小时110吨。“这样一来,整个基地包括苗种大棚和外塘养殖的水都可以循环利用了。”汤宇伟说。
笔者走进“丰盛湾”基地,在苗种大棚旁见到这批“会变水魔术”的设备。在微机控制下,养殖苗种的水从大棚里被抽出,随后进入了一排过滤桶,层层过滤后再送入大棚。“这套设备已经达到超滤水平,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喝。”汤宇伟笑着说。
事实上,“丰盛湾”的护水之道早在汤宇伟创业之初就已经彰显。2009年,汤宇伟就大胆运用了生化棉过滤技术处理养殖尾水,还被同行视为“怪人”。“这样做就是不想破坏水环境。这里的水坏了,自己的虾苗也就完了。”汤宇伟告诉笔者,以前基地用水都是靠外塘引水,光8000平方米的苗种大棚16个池每天就需要192吨水。“现在,这192吨水可以在基地里‘囤’着了,通过设备循环利用,只要补充一点蒸发的水量就可以了。”汤宇伟说,“跟过去每天抽水换水的人工费、电费比起来,中水回用在这方面的成本要少得多,而且能严格控制调水,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 郑嵇平图为“丰盛湾”基地。张剑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