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有位哲人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1月10日农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新闻舆论工作视频会议,强调了新时期做好农业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并对如何抓好当前农业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迫切需要各级农业部门都要将农业新闻舆论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讲好浙江“三农”故事,唱响浙江“三农”好声音。
讲好浙江“三农”故事,就要把故事挖掘出来。近年来,浙江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发展理念、发展业态、发展模式走在全国前列,涌现了一大批有典型性、有故事性的人和事。最熟悉这些人和事的,莫过于经常与之打交道的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人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才是真把式。全省农业系统应该把总结、提炼、宣传农业工作成效、人物、模式等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做一个真把式。
讲好浙江“三农”故事,就要把故事讲到点子上。农业工作有农业工作的规律,新闻舆论工作有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根据这两个规律,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讲恰当的故事,这样讲故事才能讲得好,才能有效果。简单地说,故事要讲到点子上。我们既要熟悉农业工作本身的进程、节点,也要了解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和方式,要把我们想传达的声音用受众有兴趣听、愿意听、听得懂的方式和语言讲出来,讲到他们的心坎里,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这就要求在工作中有相应的机制,有配套的人员和软硬件设施,做到农业新闻舆论工作有人问、有人干,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成效。平时勤练兵,战时才能打胜仗。
讲好浙江“三农”故事,就要把故事视角更多地瞄准基层一线。挖掘和树立优秀典型,通过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去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农业领域有一大批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老农业”“老黄牛”,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没有高职称,没有什么光辉业绩,但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基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口碑留在农户家,哪里有他们,哪里就是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三农”发展的窗口。讲好“三农”故事,就应该大量地挖掘这样的典型,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用他们的精神去激励一代又一代农业人接续奋斗,为加快推进浙江农业现代化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