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七色土

残碑见证一位东汉孝女的感天孝行

——包娥墓墓碑发现小记

  □
人生读本赵畅/文
  这是一块已经断成两截的墓碑,且有近六十年的时间沉没在水库堤坝的底层。前不久,当水库进行修理而再次露出真容时,它虽满身斑驳而尽显沧桑,但字迹依然清晰,尤其当它被一位高龄老人发现而公诸于众时,便引起轰动了。
  这块在绍兴市上虞区驿亭镇横塘孝丰村杜家坟水库坝底发现的一分为二的残碑,是一块用楷书凿刻的“汉褒旌贞孝包娥墓”墓碑。它的现身,无疑为有“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称号的上虞提供了孝德资源丰厚的又一实证。诚如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所言,当年申报“中国孝德文化之乡”时,除了“二十四孝”首孝的“明德始祖”大舜,因“投江寻父”而“孝感动天”的曹娥,包娥的孝行也是重要的申报亮点。可惜的是,虽有史料记载,但一时找不到其坟墓,哪怕是一截残碑。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它竟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被人发现了。
  包娥的史实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孟尝传》中,包娥作为东汉孝媳,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但她依然精心侍奉婆婆。后来因为婆婆暴病离世,小姑竟诬告其谋杀,包娥被屈打成招后处死。两年以后,新任上虞县令重审此案,终于真相大白。由此,包娥的孝行被上奏朝廷,汉顺帝封其为“贞孝御妹娘娘”,上虞为此而为包娥造庙、建坟、立碑,以彰孝德,以弘孝行,以扬孝名。据陈秋强说,上虞的“孝闻岭”与之有关,且留名至今。
  墓碑发现后,上虞有关部门在上虞乡贤研究会和有关专家的协助下,很快就在梁湖镇潘窑村与驿亭镇孝丰村相邻处——潘窑村挂壁灯山东北麓山腰处的孝闻岭上找到了包娥墓,被同时发现的还有立有包娥庙捐助碑的关帝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