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抓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工作一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既要始终高度重视,持续强化重农强农信号,又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方向。我们要清醒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在方向性问题上不出偏差;另一方面,要抓住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从供给侧分析,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供给大路货多,农业生产面临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和过度开发等等。因此,不能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增减,而是要着眼“质”的提升。要适应市场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立足比较优势,重点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同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深层原因是体制机制问题。要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协同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要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要把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尊重基层创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