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柴俊勇指出,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戴上短板这顶“帽子”。补短板,不是不加区分,更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那些事关全局性、长期性、基础性、根本性,以往又做得不够的工作,才能归入“补短板”的范畴。
因此,补短板需要抓主要矛盾、看主要方面。比如,面对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短板,因此要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是短板,因此要加强精准扶贫;面对平安中国建设,网络安全存在短板,因此要提高安全意识、开展专项整治。
对待短板,还应坚持辩证的眼光。一方面,短板尽管不能包罗万象,却又无处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都存在短板,不同地区也各有其短板,经济发达地区亦无法避免。另一方面,尽管短板意味着“落后”“不足”,但又常常积蓄着“后发优势”。只要抓住主要矛盾,精准发力,也可弯道超车。
除此之外,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要有一切从大局出发的意识,有服务全局的责任担当,敢于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同时,必须有闯劲,敢啃硬骨头,敢涉深水区;要有韧劲,一抓到底,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