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余家富:回乡创业办起特色民宿

  当下,一些年轻人选择“逃离”村庄,外出闯荡,而一些年轻人却返乡创业,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的余家富就是选择回归创业的一位。
  11月29日,笔者前往常山县新昌乡泰安村,采访了这个新时代农民。
  山路弯弯,一路风景,余家富的老家在泰安村,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与众多农家子弟一样,余家富通过勤学苦读,于2002年考上了中国美院上海艺术学院,终于走出了大山。
  2006年,余家富大学毕业后,如父母所望,在杭州找了份不错的工作,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的白领生活。但这份工作很快让他失望了。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烦人的问题:明天的报告怎么写?设计图什么时候交?怎么处理客户的投诉?“整个生命都被工作占据了。”余家富就这样“很充实”地过了8年。
  2014年,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余家富的生活。
  一天,父亲余金龙打来电话,跟他唠叨:“村子里没多少年轻人了,留下的老人干不动活,山上的油茶林以后靠谁来管理……”这个电话一下子触动了他心底的乡愁情结,余家富立刻与女朋友唐陈飞商量,决定回家创业。“我是2006年从中国美院毕业的,在外做了几年的设计和电子商务,2014年年底回家。”在刚维修好的木榨山茶油古作坊里,余家富告诉笔者,之所以选择回家创业,一来是他的家乡情结重,二来是在大城市8年,他一直不喜欢、不习惯城市的喧嚣。“最重要的是我的根在这儿,父母年纪大了,需要有人陪伴。”
  回忆过去,余家富说,最高兴的是,文静可爱的唐陈飞一直支持他的创业。“家乡的土特产城里人十分喜欢,那时我已经在淘宝上开了网店,卖起常山的胡柚、山茶油与食用菌等,一年销售额100万元。”他带着女朋友回到常山,先是利用这个平台为远亲近邻销售农特产品,再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为这些农产品设计广告等。“去年,我们利用聚划算平台光胡柚就卖了10万公斤,每公斤卖8元。”去年,胡柚、山茶油、猴头菇等农特产网上销售额达200万元。
  毕竟在大城市工作过,在80后余家富和90后唐陈飞的眼里,这个大山里的美丽村庄就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贝”——有着500年历史的古村落,山清水秀,白墙黑瓦间,两条小溪穿村而过,66座石桥、廊桥连接起整个村庄,古樟树下溪水常年不断流,还有古榨油坊、古祠堂等等。“你有诗和远方,我有民宿和酒。”结合自己的特长,余家富一边在常山县城开网店卖土特产,一边做起民宿的文章。
  他父亲余金龙是一位古法榨油师傅、古法酿酒师,从18岁开始榨油,至今40年,技艺精湛,是村里出名的榨油师傅。一到农闲时,还经常有村民来找他帮忙酿酒。
  为了将父亲手上的酿酒、木榨山茶油技艺传承下去,去年余家富以5万多元的价格将村里的古榨油坊购买下来,“通过翻修,大约一共花费了10万元。”笔者看到,古榨油坊里有两个长长的木龙榨,边上排列着一个个酿酒的大缸。“我们种有 50亩山茶树,多时一年榨400公斤山茶油,去年有350公斤油。”余金龙相告,因为冻害严重,今年山上几乎没有油茶籽,去年每公斤山茶油卖76元,今年估计卖100多元。“回到家里,我向父亲学榨油,妻子学酿酒。我们是在今年5月结婚的。”余家富说,利用互联网,去年他帮村民卖了2500公斤山茶油,今年父亲酿的4000公斤土酒也快卖完了,只剩下1000公斤莲子酒。
  也是今年5月,余家富看中村里一幢有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建筑。“当时,这老宅正要卖给一个古建商人,即将被拆除。”余家富拿出所有积蓄,说服原来的房东,终于把这座老宅从商人手中“抢”了回来。
  办民宿钱不够,余家富想到了众筹。
  今年6月份以来,小夫妻俩已众筹60多万元,准备改造成以酿酒为主题的高端民宿,取名“村上酒舍”,以酒会友。“现在,我们正在对老宅进行修缮和改造。”余家富计划将古宅改造成9间客房,2个茶室,1个阳光餐厅,还有3个院子。“估计,明年上半年民宿可以开张了。”
  让余家富高兴的是,11月27日,他参加了省农业厅举办的“农创客资本相亲会”,他的创业项目“山中那座油坊”已经与“仁和智本”达成300万元的合作意向,“有了他们的支持,我的特色民宿肯定能办得更好。”
胡宗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