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种植50亩以上的经营场(户)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是确保增收的关键。记者不久前来到衢州市柯城区红彤彤家庭农场,了解该场依靠科技,推广“肥水一体化”等技术,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的实践经验。
该基地位于柯城区石梁镇大塘畈,原属于“三低桔园”基地,2009年土地流转出来,2013年9月,由红彤彤家庭农场承包土地改种蔬菜。基地面积221亩,离城区12公里,2014年开始创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该家庭农场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基地内道路基本实现水泥硬化,采用多种先进机械化设备,各种水利设施齐全,推广应用杀虫灯、性诱捕器、粘虫色板、“肥水一体化”等蔬菜节本提质增效技术。省、市、区相关部门多次来基地进行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
2015年底,农场共投入14.5万元,新增加一套“肥水一体化”系统设备,取得明显省工、节本与增效的效果。221亩基地全部搭建成钢管连栋大棚,分成二块,其中一块96亩,全部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省工节本提质增效十分明显。据初步统计,没应用“肥水一体化”技术之前,96亩基地施肥一次需要人工成本4608元,且肥料用量更大。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之后,96亩基地2个男工一组,2天完成施肥一次,需要人工费2天×2人×120元/天/人=480元。施一次肥就可节约人工费 4128元,可省工89.58%,真正实现了节本增效。家庭农场平时雇用人工20名左右,每年支付人工工资70-80万元,平均年亩产值达到18000元。
据了解,柯城区已有5户百亩以上蔬菜种植规模户新建“肥水一体化”系统,均取得明显节本增效的效果,红彤彤家庭农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