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俗称桃“钻心虫”,是我国蔷薇科果树上的害虫,在桃树上为害最重。近年来,我省桃产业发展迅速,梨小食心虫也随之频发,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已成为桃树上的头号害虫。
目前,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易产生抗药性、打不透、杀伤天敌、易受天气影响、农药残留等问题,即使增加喷药次数和加大施药浓度,防治效果也不理想,还影响果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植保部门不断探索桃树虫害防治新途径,包括物理阻隔、性信息素防治、天敌防治、农业防治等技术措施。性迷向技术是近年来研究发明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它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释放性信息素来干扰雌雄虫的交配,减少后代的发生数量,达到降低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试验证明,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防效达90%以上,且持效期在半年以上,一年使用一次即可,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
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使用方法:每年开始悬挂时间为开花前,即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每亩用33根(每公顷500根),交叉悬挂在果树西面或南面树冠离树顶1/3处的树枝上,高度不低于1.7米。大果园连片使用效果更好。同时,每亩可悬挂1套监测用诱芯诱捕器,用于监测果园害虫数量。
省植物保护检疫局 潘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