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见习记者 季颖 通讯员 张健
今年,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在“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这样耀眼的荣誉上,又增添了一个新称号——“省首批森林人家特色村”。
来到高家堂村,从远处望去,看到的是一幢幢新式小洋楼隐藏在山林间;沿着山路走进村庄,隐约能听到湍急的溪流声。确实,高家堂村多山多水,环境宜人,全村村域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山林面积8796亩,其中毛竹林4639亩,森林覆盖率88.8%,植被覆盖率91.3%,空气质量一级。村里除了人家,就是森林。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经济,进一步提升乡村颜值?这些年,高家堂村想了很多法子。
2011年,高家堂村利用近5000亩竹林,成立了安吉指南竹笋专业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作,成立了安吉蝶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社成立以前,毛竹山是村民自主经营管理的。在培育竹林过程中,村民大多采用省时省力省钱的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每年会有几百吨的除草剂洒在竹林里,污染了土壤和水源。”高家堂村村主任潘小众告诉记者,2011年,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村里开始把这些竹林统一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分享股金、薪金和二次分红。据介绍,合作社现有社员145户,全村入社率达81%,流转的毛竹山面积约为4200余亩,占全村毛竹山总面积的91%。按流转年限评估,总流转金额达到4500万元。
潘小众说,合作社成立后,摒弃了化学除草方式,回归到人工清除杂草,尽管这样做生产成本要比原来增加十几倍,但也因此保护了村庄的青山绿水。“合作社的成立,一方面可以解放劳动力,化解村民因年事增高荒废竹林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明显提升了竹林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价值。成片管理便于统筹安排,如合作社与景区合作,在竹林修建了游步道,可让游客体验大竹海的自然风光,开发了春冬季体验挖笋等休闲趣味项目。”
安吉蝶兰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主要开发以村庄形态展示、农事体验、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且转移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当前,公司80%的从业人员为本村村民。去年,公司旅游收入达到860万元。旅游业的发展在给村庄带来旺盛人气的同时,也带动了村庄新的经济业态的形成和发展。目前,全村有十几户农户自主经营农家乐,还吸引了村里的大学生回村创业。“我已经60多岁了,没什么精力来管理毛竹林,把毛竹林流转给合作社,自己什么也不做,每年就有2万元左右的纯收入,这样好。”村民金小亚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在景区找了一份轻便的工作,村子里像他一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对于“森林人家”建设这一新课题,高家堂村将在原有基础上,开展新一轮村庄规划编修、全村域村庄环境提升、现代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把村中现有产业通过节点串联,形成“一园一谷一湖一街一中心”的休闲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