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见习记者 季颖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地处临安东天目山麓的指南村,将被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香所包围,宁静的小山村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临安市太湖源镇指南村,因地处指南山岗而得名,海拔500多米,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也是我省首批命名的35个森林人家特色村中的一个。
这里,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宅、挺拔的千年古树,无声地诉说着古村落的历史;清泉满溢的古井,显示着村庄的勃勃生机。全村200多户人家围绕村中心的“天池”而居,犹如一处世外桃源。
据村支书朱文校介绍,指南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0%,拥有340多株以枫香、银杏为主的珍稀古树,树龄都在200年以上,有的上千年。村域内风景资源要素齐全、种类丰富,不仅有地貌、水文、植物、气象等景观,还有古姓、古墓、古宅、古树、古塘、古道、古井“七古”等历史文化古迹,而且这些风景资源都具有较大规模。
近几年,指南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古村落、古民居等民俗文化遗存,积极建设森林人家,从砍树到看树、从观光到休闲、从赏景到养生,发展森林休闲养生产业,实现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他们请来专门的规划设计院设计村庄,民居外立面、庭院修缮一新,层高控制在三层以下。村里通过大力改善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成功开办了“高山红叶节”,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这里被摄影爱好者和户外行动爱好者誉为“华东地区最美古村落”。“一到周末,村子每天都要接待游客2000-3000人次,旅游黄金期,游客数达5000多人次。因村子环境好,有外地老年游客长期租住在村中,其中一些人每隔3-5天,就会到村里新建的家风馆看看指南村的宣传短片,搜罗一些村里面自己没去过的好地方,然后一个一个找过去,生怕漏了某个景点,回去后后悔。”指南村宣传文化员朱红萍告诉记者。
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不少事业有成的村民返乡创业。潘胜芳是指南村村民,也是“枫情南山别居”老板,之前在临安做了二十几年的酱菜生意,2015年回村开起了农家乐。“村子这些年发展好,来来往往游客多,我们就回来了。”潘胜芳笑着说,“枫情南山别居”共有19个房间、38个床位,一到周末根本不够住,平均入住率在七成以上。去年10月份开业以来,保守估计有60万元左右的毛收入。
如今,指南村共有农家乐52家,村里三分之二劳动力参与森林休闲养生业,森林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最大亮点。去年,全村接待游客十几万人,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朱文校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指南村村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修水库、筑梯田,成了全国闻名的农业学大寨典型。未来3年,指南村将围绕“古韵指南、养生福地”主题,重新整合资源,大力发展民宿产业,提升原有民宿层次,打造一个以“七古”为基调,生态养生、观光摄影、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四位一体”,华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全景式森林人家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