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的一块块田地里种着水稻,几座新开垦的山头则依次种着高粱和黑豆等作物。近日,笔者在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宋家垅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这一大片山有500多亩,原先杂草丛生,经过开垦造田,我们陆续种了水稻与旱粮,现在已是一片生机。”衢州市智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智勇介绍,目前已经整理出水田200亩,今年种下110亩的再生稻,山上的梯田里种了高粱100多亩,黑豆100亩。“种水稻必须有充足的水源。”罗智勇说,公司在山垅挖了11个水塘。梯田种旱粮,不仅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到高粱成熟了,还有一片美丽的风景。
而在沟溪乡余东村,村支书郑建康也把51亩受过冻害的橘园,改造成了旱粮种植基地。郑建康介绍,橘园承包来后,先是砍了冻死的橘树,再雇挖掘机平整土地,从今年6月份开始种了些大豆。如今,他又预订了高粱种子,打算种10亩高粱。“我种旱粮作物,主要是带个头,能减少受冻橘园的抛荒现象,还能为家里多些收入。”郑建康说。
据衢州市农业局农作站有关人员介绍,衢州市的旱粮作物种类繁多,除大小麦外,玉米、番薯、大豆、荞麦、小米等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几年,随着我省对旱粮生产的重视,该市又出现了不少扩种旱粮的新趋势:有的农户利用冬闲田种植大小麦、蚕豌豆,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有的农户利用新开垦耕地和山坡地种植大豆等作物,扩大旱粮种植面积;有的农户向鲜食型方向发展,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鲜食蚕豆和迷你番薯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胡宗仁 陈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