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白鹭低飞,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弋,大片稻田被分割成一个个小方块,小方块里种着不同的新品种水稻……7月12日,嵊州市良种场的田野里热闹非凡,全省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正在这里举行,与会专家和种粮大户一边仔细察看水稻长势,一边比较着各个品种的不同特点。据良种场场长杨曙东介绍,近几年,省里每年都会在这里召开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据了解,嵊州市良种场是目前我省少数没有进行体制改革的事业三场之一。近年来,该良种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场改革的路子,加快创新步伐,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强化为农服务,为农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国有农林渔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他们在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的同时,加快经营机制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了基础设施和危旧房改造等工作,为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农场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及省种子管理站紧密合作,繁育优质早稻种子,积极参加绍兴市的早稻高产示范及竞赛活动。同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通过现场示范展示,推动周边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
通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嵊州市良种场已成为以水稻良种繁育和瓜果蔬菜标准化生产为主业,配套示范推广“三新”技术的国有农场。良种场的水田是省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和高产攻关基地,设施大棚是嵊州省级现代农业精品园……不善言辞的杨曙东说起场里的新品种试验示范情况却滔滔不绝:良种场每年承担着我省20个以上水稻新品种的展示、示范,繁育优良品种8万公斤左右,推广水稻新品种及集成高产栽种技术2万亩以上。精品园年生产绿色蔬菜瓜果10万公斤左右……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依靠严谨的作风,严格按照规范,实行科学栽培,才能真正体现新品种的性状,为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为实现农机农艺配套、良种良法结合,去年开始,该良种场引进水稻基质育苗技术。这项技术的引进,大大减少了机插水稻秧苗的断根率,有利于秧苗提早成活发棵,确保稻苗生长良好。今年,场里又添置了一架无人植保机,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目前,良种场正与主管部门配合,从良种场的长远发展角度,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点评:
“农场不大作用大。”作为省级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和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嵊州市良种场坚守事业三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辐射农村、带动农民”的信念,担当起水稻新品种繁育试验、高产栽种新技术集成示范、新农机应用推广的任务,走在全省水稻“三新”示范推广的前列。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发挥了国有农场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发展浙江粮食生产作出了贡献。
方丽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