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前夕,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战斗的一生》一书。书中描绘的革命风云、先烈风采令人肃然起敬。这部20万字的作品凝聚了一位87岁的浙江老人10年心血,这位老人就是松阳县玉岩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杨金宝。
1956年,20多岁的杨金宝来到松阳枫坪乡斗潭村小学任教。当时学校安排他住在烈士卢子敬的家里。在红军的家乡,杨金宝被红军挺进师在玉岩山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动人故事深深感动,便下决心要把先烈的事迹写出来。
1957年,杨金宝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写成3000余字的书稿,寄到当时的《东海》文艺出版社,后因原稿粗糙被退回,但他初衷不改。
1962年,经多方联系,他得知挺进师某连连长刘亨云同志还健在,并任浙江省军分区副司令员,就写信与他联系并拜访了他。杨金宝的行动得到了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当年挺进师的参谋长王永瑞同志提前为他题写了书名《难忘的人》。更让杨金宝终身难忘的是,1962年,他到南京走访挺进师的老同志,碰巧粟裕将军也在南京视察工作。粟裕了解情况后接见了杨金宝,鼓励他写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教育后人。
冬去春来,几度寒暑,他走访松阳县各村落,搜集当年红军生活战斗的历史资料,寻访遂昌、松阳、龙泉等地健在的老红军、老游击队员。还六上杭州,三赴上海、南京,走访了40多位挺进师的老将军和老首长,获得了大量珍贵资料。
握起手中的笔,杨金宝又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限,于是他又花了3年时间参加写作函授。
1990年2月开始,他开始撰写《难忘的人》一书。那段日子,他晚上足不出户埋头写作。终于,《难忘的人》经过34年的孕育完成初稿。几经修改,1999年国庆节,讲述卢子敬革命生涯的《难忘的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5年后的2004年国庆节,讲述红军挺进师创建革命根据地的《红旗插上安岱后》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尽管两部书出版了,但杨金宝仍觉得没有完成年轻时的愿望,继续拿起手中的笔开始第三部作品的写作。他不顾八旬高龄,每天坚持写作一两个小时,坚持了整整10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5年春节前完成了20万字的第三部作品《战斗的一生》书稿。该书讲述了松阳烈士陈凤生(与卢子敬一起参加革命)短暂一生的革命传奇故事。
60年的执着,只为实现年轻时许下的心愿,让革命传统得到传承,让革命先烈得到铭记。
杨卫中 杨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