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肝癌老人开出3个“爱心之家”

  在柯桥区平水镇后岭村,住着一对从城里搬来的夫妻,在这个一天只通一班车的山坳里,他们搭建了一个“爱心之家”。房子的主人面色红润且很是热情,他叫董志强,看他的气色和乐观的精神状态,根本想不到他竟然是一名癌症患者。
肝癌患者做公益3年,越做精神越好
  今年63岁的董志强,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2012年,董志强被查出患上了肝癌,切除了四分之一的肝。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董志强并没有恐惧和迷惘,他决定用剩下的时间去帮助别人,自学“原始点”推拿疗法,并用自家的房子办起“爱心之家”,肿瘤患者可以坐在一起交流,一些有腰伤、脚伤、胳膊伤的病友也可以在“爱心之家”免费推拿。
  去年9月,他将“爱心之家”搬到这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山坳里。房子里添置的设施,都是义工们从山脚一点一点搬上来的。虽然远离城区,但病友很多,“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10多个,有的会住一段时间,吃饭问题我们解决。”董志强说。
  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他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今年3月,他的另一个“爱心之家”在诸暨“开业”。前几天,越城区白马社区也有了“爱心之家”,“‘开张’头两天就接待了20多位病友。”他说,现在他每周的生活是这样的:周一、周二待在诸暨;周三到周日,后岭村和白马社区两头跑。
爱心之家越来越多,更多病友得到关爱
  董志强的妻子名叫丁明媚,比丈夫小17岁。“我们就是在做公益活动时认识的。”她说,两年前,母亲生病了,她打听到董志强后就来“拜师”学艺,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其间,她帮他打理家务,慢慢地,两人互生情愫。“她现在不仅包下全部家务,也学会了推拿。”董志强说,妻子现在还管着好几块地的农活,一年四季时鲜蔬菜不断。丁明媚说,让“爱心之家”遍地开花,是老董的愿望,也是她乐意去做的一件事。
  3年里,他究竟帮过多少人?董志强扳了扳手指,最后还是放弃了,“太多了,真算不出来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教会更多病友学会‘原始点’推拿疗法。”董志强说,“爱心之家”前后有过20多名义工,大家有空就来帮忙,但能坚持到最后的不多。
  其中,诸暨的陈开平夫妇让他很感动。两人一边做义工,一边当董志强的“徒弟”,学习推拿疗法。现在,妻子成了诸暨“爱心之家”的常客,一有空就去帮病友推拿。得知又一家“爱心之家”在白马社区“开张”时,陈开平就毛遂自荐要做“当家人”,一周6天呆在绍兴。对此,董志强既高兴又犯难。他把陈开平夫妻俩叫到跟前:“毕竟要养家糊口,你们真的考虑清楚了?”夫妻俩均表示没有问题。
  “难得的是,陈开平从未向我开口要工资。”董志强说,不过长久做公益,家庭收入从何而来?“我决定拿出一部分退休金来付陈开平的工资。”对此,董志强早已打定主意。
  对于将来,董志强说,什么时候“走”不一定,但在“爱心之家”,每天都很开心,这就够了。
陈乙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