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端午节了,武义梅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制作车间里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赶制粽子。“我们的粽子礼盒现在已被订购3000多份,这几天正加班加点赶做粽子。”武义梅锦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瑜扬说。
在现场,有四五个工人在包粽子,把粽叶按60度角折一下,再把尾巴折过去围成漏斗状,向“漏斗”里填入泡好的米和馅,再迅速用线缠好。据介绍,1个熟练的工人1分钟就能包好3只粽子。
“梅锦记的粽子作为家乡传统美食,在选材上严把质量关,精选新鲜优质糯米、放心农家土猪肉以及本地粽叶制作。在制作上,延续了一贯的传统手工技法,以保证粽子的独特美味。”朱瑜扬说,梅锦记粽子的特点就是把家乡的味道融入其中,用来做粽子馅儿的梅干菜、板栗以及粽叶等都产自武义,把粽子销到全国各地,就是把武义的“味道”也带到了全国各地。
梅有仙是朱瑜扬的妻子,23岁时她开始学包粽子。“第一天上手就包了200多个。”梅有仙说,那天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因为那天包的粽子经过蒸煮之后有很多“炸”开来的。现在对她来说,每天包1000多个合格的粽子不在话下。“生日粽、礼品粽在武义比较流行,小孩子满月、周岁时办酒席回礼基本上都送粽子。”梅有仙说,粽子谐音“中子”,蕴含了人们对孩子高中状元、出人头地等美好的祝愿,包粽子逐渐成为了一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在她看来,粽子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不传承,以后的孩子哪还会包粽子?”梅有仙说自己和丈夫都想努力推广粽子文化,让传统延续。
传统的粽子是熟食,保质期较短,不便于长久保存。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梅锦记投资1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灭菌设备和封装技术,粽子采用真空包装,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保质期可延长到9个月左右。“我们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延长了梅锦记粽子的保质期,方便消费者保存粽子。”梅有仙说。
火热订单的背后,是公司打造的品牌和营销策略。朱瑜扬说,创业之初,他就特别重视品牌的打造和营销。梅锦记现已通过QS认证,产品除了在淘宝、微信上销售之外,还通过武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其他消费市场建立线下销售网点,确保产品有稳定的销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梅锦记已拥有自己的零售商、批发商和专门代销商。原先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了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工厂,员工也增加到十多人。
这些年,“粽子”占据了朱瑜扬和梅有仙的大部分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感到厌倦,依然孜孜不倦地走在这条路上,希望能将“梅锦记”粽子送到更多的消费者手中。
吴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