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深论

  新一轮“返乡潮”背后的城乡互动逻辑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赵旭东近日在《人民论坛》发表文章说,2016年开春,中国一线城市悄然上演一股“返乡潮”,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离开曾经梦想的大城市,与此同时,大城市对一些服务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种“返乡潮”说明中国的乡村社会并没有完全失去活力和吸引力,还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焕发着一种新的生机。
  在一个日趋市场化的社会中,就业市场的波动可能是一种新常态。从另一方面来看,不同区域之间职场的流动从来都是一个社会充满活力的具体体现,其背后必然有某种更为深层次的结构性原因,它可能是一种新的就业形态来临的前奏。
  在中国,乡村的变化从来都是很多城市发展的晴雨表,因为二者之间本来是相互依赖而非相互隔离开来的。城市要么孤立地活着,而中国的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不大可能做到的;要么与围绕城市而存在的乡村社会保持一种良性互动,这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无疑是一种积极而理想的状态。如此,在文化观念上将乡村真切地纳入到一种城乡关系的整体规划之中,才是中国社会从纯粹的农业社会昂首阔步走出来的一条必由之路。
以权力清单改进乡村治理
  山西省长治市委常委、郊区区委书记潘贤掌日前在《人民日报》发表言论说,过去,乡村治理相对依赖干部的权威,治理规则比较模糊。随着村民权利意识的提高,一些治理措施即便总体效果是好的,程序不对头也可能会引起不满情绪。因此,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了一项不容回避的任务。
  秉公用权,依法施政,透明是一个重要前提。而权力清单就像一张“明确政府权力边界的纸”,既让干部明白手中的权力是什么、怎么行使,也教老百姓知道办事该找谁、走什么流程。如果干部不作为,或者对接不到位,也便于群众监督。因此,主动把行政权力公开化、清单化很有必要。
  实践表明,权力清单制度是根治基层懒政怠政、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一剂良药。干部用权摆脱瓜田李下的嫌疑,群众信任就会随之提升。干部群众一条心,乡村就可以在稳定的基础上谋求善治,实现更好的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