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这几天,余姚市泗门、小曹娥、临山、黄家埠等榨菜主产区的榨菜鲜头陆续收割完毕。据余姚市榨菜协会初步统计,2016年该市榨菜种植总面积在8万多亩(加上外包地),总产量可达25万吨,与2015年的10万亩(加上外包地)、32万吨相比,无论单产还是总产量降幅都非常明显。好在价格从0.7元/公斤上涨到1元/公斤,余姚榨菜种植户有惊无险。
量减价增,收益基本持平
“去年榨菜刚种下去就遭受了长时间的冰冻雨雪天气,使榨菜的生长期变长,品质也有影响。”余姚市蔬菜产销合作社理事长魏其炎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有1000多亩榨菜,今年普遍晚了一个礼拜采收。今年正月的气温偏高,原本长得圆圆的榨菜变长了,里面有点空心了。
魏其炎说,天气异常也使得榨菜亩产量减少,今年他种的榨菜亩产在3000-3500公斤左右,比去年下降500-1000公斤/亩,幅度很大。“今年榨菜产量下降现象在余姚比较普遍,好在价格有所上涨。”魏其炎说,今年榨菜每亩总收入还不错,但因榨菜靠人工收割,一工要支付250元工资,算下来平均每亩地人工费在1800元左右,再加上种子、肥料、土地流转等费用,也就赚了500元/亩,利润很薄。“由于去年榨菜收购价低,许多农户改种其他作物了,所以今年全市榨菜种植面积减少了1万余亩。”余姚市农林局产业科的朱惠嘉告诉记者,榨菜产业机械化率很低,如榨菜播种机还不是很成熟,种植环节主要也靠人工完成。近年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利润越来越薄,种植榨菜的农户也就越来越少了。
外部冲击不小,盼望政策保障
产量减少、价格上涨,对于榨菜加工企业的冲击更大。
余姚市第四蔬菜精制厂今年收购了300万公斤榨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收来的榨菜全部厂里自行腌制。“收来的榨菜鲜头去头去尾后1公斤只能做半公斤榨菜,出厂价每包60克的卖到0.25元,今年虽然鲜头收购价上涨,但是包装好的成品榨菜价格却涨不了。”该负责人说,主要是“涪陵榨菜”的竞争力比较大。
据悉,重庆涪陵榨菜所在的中西部地区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作为余姚榨菜主要竞争对手,重庆涪陵榨菜产业持续走强,仅涪陵榨菜集团一家企业年营业总收入就超9亿元,而余姚市榨菜企业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屈指可数。就全国而言,余姚榨菜整体知名度与重庆涪陵榨菜相比差距同样不小。“中西部土地流转费用、人工费用比我们便宜不少,我们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成本还是比他们要高不少。”魏其炎说,他们这些榨菜种植大户期盼政府能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提高榨菜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