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众议
当“清水衙门”沦为贪腐分子眼中的“油水衙门”,当领导干部将手中有限的权力“榨干用尽”来谋取私利,深受其害的却是普通百姓。“清水衙门”看似权力有限,实则关系民生民利。包括扶贫办、民政、农林牧副渔在内的部门和领域都与基层百姓利益直接相关。从克扣农机补贴、连“三分钱也不放过”的农技站站长,到骗取扶贫专款、搞“雁过拔毛”的扶贫办主任,这种“掏空挖尽”“蚂蚁搬家式”的腐败极大地侵蚀了基层民生红利,蚕食了党的执政根基,必须引起重视,从严查处。
《“清水衙门”不是反腐死角》这样评论。 (摘自《人民日报》)
这些找名目摆酒收钱的干部,仗着手中有权力,故意为自己设置腐败由头,乱“敲竹杠”,群众得罪不起,只好破财免灾,比节日敛财更恶劣。“无事酒”现象反映基层权力缺乏约束,由于监督不到位,基层干部才敢有恃无恐,制造利益输送的机会。现有的“限酒令”“限宴令”在宴请数量、宴请范围上加以限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难治本。除了加大惩处力度,更重要的是重构地方政治生态,约束官员手中权力,推动简政放权,避免官员借权力寻租。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显示,一些地方干部摆“无事酒”,敛财一次相当于农民10年收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这样分析认为。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