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精准扶贫更要用好“市场之手”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精准扶贫”成为代表委员高度关切的重点议题。“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和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新型治贫方式,是相较以往“粗放扶贫”做出的重大战略调整。
  在人们的印象中,以往扶贫工作大多是政府唱主角,无论是在政策支持、对象选择还是在项目安排、资金投放等方面,“政府之手”都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现在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战略,“政府之手”仍然要发挥核心主导作用,但同时也要用好“市场之手”,让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往扶贫工作也融入了一些市场因素,主要是“政府搭台、市场唱戏”,“市场之手”要靠“政府之手”的引导和支持,现在要用好“市场之手”,要求市场力量不只是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唱戏”,而且还要参与搭建精准扶贫的平台,在带动贫困地区脱贫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来自云南的全国政协委员肖燕提出,选择一个好的产业,能够迅速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应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发展产业。
  产业发展一般需要“政府之手”来启动,但产业要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更多地需要“市场之手”来推动。在产业带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市场的嗅觉会更灵敏,市场的判断会更客观,“市场之手”所及也会更加精准到位。所谓“精准扶贫,产业是核心,市场是关键”,原因正在于此。
  以特色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就业创业,以“市场之手”做大精准扶贫的蛋糕,一些颇具实力的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市场化、规模化扶贫的有益经验。如亿利资源集团通过对1万多平方公里沙漠的治理,使内蒙古的库布其形成了千亿规模的沙漠绿洲经济产业带,实现了“生态有改善、群众有收入、企业有回报”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意并举、民生与市场共赢”的精准扶贫新路。这个意义上的“精准”,已不只是体现为精准选择扶持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等具体事项,更体现为精准编织特色产业链、精准打造创富模式、精准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等更高远的扶贫脱贫目标。
  扶贫脱贫是一项硬任务,为此必须政府和市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提升精准扶贫的层次和水平,一定要用好市场这只灵巧、刚硬的大手。
  (摘自《北京青年报》草重/文2016年3月10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