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武义裁缝卖掉服装店当“猪倌”

一头两头乌卖到六千元

  一走进武义县白洋街道吴村吴文华的养殖场,便看到成群的两头乌猪正在宽阔的草地上觅食打闹。乌黑的头和尾,短短的尾巴,体型娇小憨厚。整个养殖场依山傍水,环境清幽,闻不到臭味,与一般养猪场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
  今年49岁的吴文华原是一位裁缝,有次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两头乌猪的报道,便萌生了养两头乌猪的想法。在长久筹划之后,吴文华卖掉自己的服装店,凑了五六十万元,流转了老家吴村一块20多亩的地作为养殖场,从金华引进了20多头“两头乌”猪种进行培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如今,养殖场里已有近200头两头乌猪。
  吴文华介绍,两头乌猪刚出生时,他会喂猪仔饲料,给它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当它们断了奶,体重达到二三十公斤时,就改喂五谷杂粮。他定期向食品加工厂收购米糠、玉米粉,每个月都要用掉好几吨。养殖场的空地里还种着萝卜、蔬菜等,这些都是给两头乌猪吃的。“假如像普通猪那样一直喂饲料,两头乌猪的体重虽会增加,却影响猪肉品质,得不偿失。”
  此外,普通养殖场为追求产量和方便管理,通常会把猪一直关在猪圈里,完全靠人工喂养。而吴文华采取的是放养的方法,白天两头乌猪基本在户外自由活动,因此长得很健壮,抵抗力也强。由于品种和养殖方式的不同,两头乌猪肉的肌肉脂肪含量较高,肌纤维也很细。“普通杂交猪的肉,放在锅里煮半个小时就会烂,而两头乌的猪肉即便煮两个小时都没关系,赛过牛肉。”
  去年夏天,吴文华在管理养殖场之余,与朋友合伙开了家两头乌猪肉专卖店,生意挺不错。春节前后,前来预定两头乌猪肉的客户很多。
  与普通猪肉相比,两头乌猪肉的价格要高出三四倍。一头50多公斤的两头乌猪,他曾卖到6000元以上。“普通猪的生长期在4个月左右,而两头乌猪则要养上一年多。培育时间长,需要的成本自然也高。但是,两头乌猪肉的口感与营养是前者无法相比的。”吴文华说,“在很多地方,两头乌猪肉被腌制成火腿或者进行加工包装,以便销往更多地方,挖掘出更大市场。这也是我下一步想要努力的方向。”
李增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