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垃圾分类全国推广成为“马拉松”

  近日,杭州等城市实施“史上最严”垃圾分类地方法规,但在执行中遭遇尴尬,再次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垃圾处理的话题上。
  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虽然垃圾分类试点已推行了15年,但有的地方已成为“一纸空文”,有的虽出台了各项措施引导垃圾分类,但效果不彰。
  去年以来,垃圾分类试点出现重大变化。去年9月和12月,广州、上海分别开始实施对垃圾不分类行为开罚的地方性法规。在这两个城市,违反垃圾投放规定的个人最高将被罚款200元,“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法规开始实施。
  然而这些城市在落实罚款这“临门一脚”时往往退缩回去。资料显示,上海去年出台规定,对拒不改正的垃圾不分类者处以最高200元罚款,但由于城区只有三分之一户推行了垃圾分类,因此决定暂缓执行罚款规定。杭州从去年12月起实施垃圾分类地方法规至今,却没有开出一张罚单,硬规定不得不软执行。相关信息显示,广州、深圳的情况也类似。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表示,对于普通市民,垃圾分类应该做到激励与惩戒并重。而对政府来说,垃圾分类立法应结合当地实际,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更不能拍脑袋决策。决策前应事先深入研究,充分论证。一旦立法后就应照章执行,不能以各种理由推诿执行,否则公信力会遭到挑战,立法也就失去了其原本意义。
  (据人民网 颜之宏 商意盈/文 2016年2月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