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记者的老家宁海县葛家村,是地处浙东的一个小山村,全村500多户人家、16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半亩。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荣获县小康村、十佳和谐村庄、生态示范村等称号。
此次春节回乡,记者在村里转一圈后发现,小巷显得格外干净,古宅的土坯墙或被粉刷一新,或被重新修砌;位居村中心建于明清时期的一幢四合院,正在整修之中,白墙黑瓦更显历史沧桑。村庄主干道两旁的墙壁被粉刷一新,墙上除了美丽的彩绘,还有一个个以“孝”、“和”为主题的故事,“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我们正在打造宁海县‘美丽乡村’精品村,村里已制定了5年建设规划。精品村建设不仅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要重视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村支书葛海峰告诉记者,规划建设中的“美丽乡村”精品村,不搞大拆大建,对能留住乡土文化记忆的土屋、木屋、石屋和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保留建筑的原有风貌,尽量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打响自己的传统特色品牌。“我们要加强对老旧建筑的保护与综合开发,加强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葛海峰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让大家记得住乡愁,听得到故事,留得下回忆。”
据葛海峰介绍,为建设精品村,村里花了30万元,从杭州聘请设计团队,规划村庄建设,根据村庄的历史,提炼乡村文化主题,在注重村容村貌建设的同时,强化文化融合、产业结合。村里还坚持“特色导向、产业优先”原则,将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作为精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发展民俗文化游、民宿经济,实现强村富民。通过5年的努力,将葛家村建成一个融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村,让村民得到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