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出台

农田灌溉少用水少花钱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终于迎来顶层设计。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意见》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要从“分级”、“分类”、“分档”等三个方向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一是农业水价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二是区别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业等用水类型,在终端用水环节探索实行分类水价;三是实行农业用水定额管理,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合理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促进农业节水。
  此外,《意见》提出建立农业水权制度,以县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础,按照灌溉用水定额,逐步把指标细化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等用水主体,落实到具体水源,明确水权,实行总量控制。鼓励用户转让节水量,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可予以回购;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的前提下,推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农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建立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不用水得补贴的机制。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有专家分析表示。而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看来,实行水价制度的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水权的问题。
  陈锡文说,农民灌溉会精确到一亩地一年的用水量,如果超了,就要从以后的配额中扣除,但是节约了就会有奖励。如果要据此形成一个固定机制,就需要价格来做杠杆,因此要实行价格制度改革。
  正如陈锡文所说,在定额以内节约下来的水权,最为科学的方法是通过转让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为了促进水权交易改革,由水利部牵头的国家级的水权交易所正在按程序报批。
  据了解,这家已筹备了近3年的机构业务框架包括水权流转、相关工程与设备招投标、相关企业产权与实物交易、水权评估、水权金融等内容。
  不仅如此,地方上针对水权的交易流转也在推进布局。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已完成接近三分之一的水权确权,在实行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的试点地区,都在积极准备建立水权交易市场。
  (据人民网 林远/文 2016年2月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