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杭州四季青一带的服装市场离年末疯狂抢购模式的再度开启也不远了。与忙着抢购的血拼族不同,有些人的目光从来不在那些紧俏的服装上停留,而是直勾勾地盯着别人身上那套衣服的口袋。“你们杭州的警察怎么这么快就抓住我了……”刚在四季青服装市场里偷了一部苹果手机的江苏籍女子不停地嘟哝。这是发生在2015年12月6日,杭州市江干区采荷派出所审讯室里的一幕。
当天的杭州刚下完初雪,气温偏低。身怀六甲的小黄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来到四季青某服装市场。在一个摊位上,她翻看起了新到的衣服。“好的货就那么些,手慢就抢不到了。”摊位前,小黄开始和其他抢购者比手快,几个人挤成一堆,不停地在货堆中翻看、挑选。注意力全在衣服堆里,小黄根本没注意自己口袋里的手机。倒是有一个女人,眼睛牢牢盯着小黄的口袋。
女人悄悄蹭到小黄身后,往摊位上瞟了几眼,挪着小碎步,贴到了小黄后背,前后就1秒,立即退开,转身离去。等小黄血拼结束,一摸口袋,手机没了。当天下午3点10分,她向采荷派出所报警。
一看监控,手机被偷的过程被拍得一清二楚,偷手机的女人看着像个老太太。采荷派出所的徐警官和便衣民警陪着小黄看完了监控视频,根据视频中的影像,他们把老太太的体貌特征记了下来:身高150厘米出头,体型微胖,头发随意地绑成一个小揪,穿灰色羽绒服,袖子为黑色。“嫌疑人有时会变装的,她走路的体态才是辨认其身份的关键。”徐警官说,刑侦民警的脑子里,总有一套记忆人像特征的解码方法。
这套方法很快派上了用场。
走出市场,利用苹果手机的定位功能,小黄被偷手机的定位信号出现了。“就在马路对面。”小黄和民警们同时望了过去。下午3点多的服装市场门口,形形色色的人员来来往往,有的推着小车送货,有的扛着大包小包进货,都是行色匆匆。“在那里!”一名便衣民警一眼认出了老太太:一样的身形,一样的发型。
民警们冲过马路,将老太太拦在了对面市场的门口。“能给根烟抽吗?”审讯室里,这个发尾还留有焦黄染色、发间有几缕灰白的女人问。49岁,江苏徐州人,从年龄上讲,她远算不上老太太,但她的脸上布满沟壑,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
她也不是第一次出手了。民警查到,2011年,她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盗窃手机,被当地警方处理过。民警抓到她时,她的灰色羽绒服已经脱下,装进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穿行在人群中,她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来进货的老板娘。但她还是被认了出来。
“衣服是热了才脱的。”她这样解释。不过,当天的气温,似乎和“热”这个字扯不上什么关系。她被抓时,身上还有一个小包,包里有3部手机。她承认,一部是之前在上城区偷的,另一部和小黄的手机一样,是当天在市场里偷的。而她的下手对象,全都是年轻女性。“你们把我抓了,家里的孩子谁来照顾?”她看似无意地“求情”,絮叨着女儿是个“85后”,自己已经是做外婆的人了。
在她入住的宾馆房间里,民警在她的行李中找到了一张12月5日从广州来杭州的火车票。除了火车票,民警还找出了另外3部手机。“这些手机从哪里来的?”她不再“求情”了……
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民警却想给大伙儿先提个醒:冬天,衣服穿得厚实,身体触感变迟钝了,所以,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还是别放在外套的口袋里,特别是年关将近,在人多拥挤的场合切记要捂紧自己的口袋。
方英 俞伶俐 徐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