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日前发布《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配套比例达到85%以上,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南方水网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三角洲水网区、长江中游水网区、淮河下游水网区和丹江口库区等五个重点区域,主要涉及上海、江苏、浙江等10个省(市)。2014年,南方水网地区133个主产县生猪存栏5562万头,出栏9696万头,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1.9%和13.2%,外调生猪3700万头,对保障南方乃至全国猪肉市场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见》指出,南方水网地区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猪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转变生猪生产方式为突破口,优化生猪养殖区域布局,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推进种养业生态循环发展,提高生猪粪便综合利用率,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猪养殖业。
为破解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污染难题,促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意见》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一是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水环境保护要求和土地承载能力,科学确定适宜养殖规模,须减则减,宜调则调。二是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深入推进生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改进养殖和粪便处理工艺,提升设施装备和管理水平,促进生猪养殖提质增效。三是促进粪便综合利用。加强粪便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集中处理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猪粪便处理,推进种养一体化发展。
(据新华网 龙新/文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