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建成网络强国,农村是“重头戏”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说,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
  习近平指出,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中国正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预计到2020年,中国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地区,打通网络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用上互联网。
  据介绍,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但农村网民仅占总数的27.5%,城乡之间无论是规模还是普及率都存在明显差异。
  如果把中国的互联网建设比喻建造一座巨大的水库,那么,城市互联网就是建设最快也是最高的一面水坝,而农村则相反,是较慢且矮小的一面水坝。水坝的蓄水量最终还是要依据最矮的一面水坝。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木桶理论”、“短板效应”。
  的确,农村互联网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头戏”。原因有三:
  首先,农村常住人口仍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半壁江山,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城市常住人口为7.4亿,农村常住人口为6.1亿。农村互联网的长期滞后必然会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整体态势,进一步拉大城乡“知识鸿沟”,甚至割裂城乡联系。
  其次,发展农村互联网是扩大内需、繁荣经济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之下,加之出口疲弱,国内发展方式转型,旧的经济增长动力开始衰退,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通过发展农村互联网,打造互联网+农业,既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农民的购买力、消费欲,这对于我国经济无疑是一大利好。
  再次,发展农村互联网是挖掘特色文化、繁荣文化的重要举措。互联网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这对于缺兵少将的农村文化建设是一剂强心针。借助互联网,农村群众同样可以欣赏到外来的优质文化节目,同时,借助互联网,农村的传统文化精品也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欣赏。这对于形成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传承传统文化精髓,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据中国新闻网 李源/文2015年12月17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