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防范强降温雨雪天气

  据中国气象局预计,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强降温和雨雪天气过程。特别是23-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6℃-10℃,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0℃以上,东部地区初霜冻线由之前的黄河一线南压到长江中下游沿江一带。
  此次雨雪范围广、气温降幅大,可能对农(牧、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防范工作,要求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切实做好强降温和雨雪天气预防应对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确保责任到位。当前正值秋冬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稳粮增收目标的收官之际。强降温和雨雪天气易影响秋冬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农业生产设施损坏,幼仔畜、水产品等受冻。各地要高度重视,自觉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做到责任到位、物资到位、技术到位,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
  狠抓措施落实。南方地区尤其是近期因持续阴雨导致土壤过湿的地区,要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湿。及时加固蔬菜温室大棚、畜禽圈舍和水产养殖大棚等设施,及时清除积雪,科学调控温度,增强保温抗寒能力。加强露地作物和设施蔬菜等作物田间管理,及时追肥,强化病虫防控,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落实幼仔畜禽保育、饮水系统防冻,加强饲草料储备调运,提高畜禽抗寒能力。加强农机具的维护检修,积极参与救灾工作。
  搞好产销衔接。密切关注鲜活农产品市场动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促销活动,推动产销衔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畅通“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确保鲜活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平稳。
  强化指导服务。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组派督导组和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调查了解灾情,加强技术指导和救灾种子、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帮助指导农民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减轻灾害损失。
(摘自《农民日报》 龙新/文2015年11月21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