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马铃薯主粮食品今非昔比

“土豆”变得“洋气”十足

  •   □本报记者 王美华
      再过一个多月,又将迎来浙江农博会。届时,初次露面的一个个马铃薯加工食品,必将吸引马大嫂们的目光。据省种植业管理局有关人士透露,以马铃薯为原料研发的马铃薯包子、年糕、米粉,早餐速食薯泥、休闲食品等产品,将在今年的农博会上重点展示。
      马铃薯是我省继水稻、小麦、玉米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其中,春马铃薯80万亩,秋马铃薯20万亩。目前,全省98%以上的马铃薯产品以鲜食、菜用为主,用于深加工的尚属少数,马铃薯主粮食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年年初,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决策,召开全国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我省采取了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和主食开发工作。省农业厅组织邀请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马铃薯主产县和生产销售大户召开马铃薯主粮化座谈会,共商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对策措施。根据农业部的部署安排,将杭州市列为马铃薯主食开发第二批重点城市之一,并及时召开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及产业开发推进会议,商讨马铃薯主食产品初步成果和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马铃薯已不再是当年的“土豆”。我省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省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取得了三大突破。首先是马铃薯全粉加工创新技术试生产获得成功。浙江农科院和浙江农林大学在遂昌初步试制成功一套适合我省小企业应用的马铃薯“全细胞预糊化颗粒全粉”生产技术工艺,全程无粉碎工序,无污染、无粉尘、不用水,产品能保持马铃薯细胞结构和营养完整,复水后可恢复到煮熟马铃薯的质地、口感、香味和营养。其次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研发进入中试阶段。浙江农林大学食品学院等科研单位和江南大学合作,已研制出添加10%—70%马铃薯全粉配比的“人工米粉”、添加50%以上的鲜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的马铃薯油条和添加马铃薯全粉30%的包子等马铃薯主食产品。马铃薯专用新品种选育工作也取得新进展。浙江省农科院牵头的薯类协作组已选育出多个鲜薯产量与北方品种相当,抗性强、干物质含量高、品质更优的马铃薯新品系。
    马铃薯饼干马铃薯面包马铃薯蛋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